2014年航運業的12個猜想
2014-01-02 16:54:26 來源:航運交易公報 編輯:國際船舶網 我有話要說
時至歲末,盤點與總結是一件必要并且有趣的事情。必要性在于可以更好地了解歷史,同時也在于更好地看清未來;而其中的趣味在于觀點的交錯。正是由于市場上有著不同的聲音、不同的勾畫、不同的預期,才會有不同的情緒、不同的判斷,也才會有層次分明的各等機遇。
大摩分析師認為航運業即將迎來為期兩年的復蘇,申銀萬國分析認為2014年的航運市場將得到改善;挪威銀行宣稱2014年的航運運費將連續第六年位于低谷,馬士基航運首席執行官施索仁表示未來5年集裝箱運輸市場都將伴隨供給過剩的局面。上述看似矛盾的觀點究竟誰對誰錯?有何論據支撐?交通運輸部表示已于2013年11月將海運業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的方案報送給國務院,一旦成真,這對于2014年的中國航運市場乃至全球航運市場又有怎樣的影響?
市場的多面性很難用一種判斷來作出說明。依循慣例,本刊在2013年年底向政府機關、航運企業、港口企業、造船企業、研究機構、行業協會和新聞媒體等發出數百份調查問卷。認真遴選出的12個問題,簡單但是內涵豐富,本刊希望能夠盡量覆蓋市場熱點問題,與此同時,試圖通過調查對象的專業性來反映市場發展大勢。您心目中的2014年是什么年景?不妨作作比較。
1. 航運市場能否迎來向上拐點
在經歷了幾年的市場低迷后,人們似乎已經習慣于認為市場將向下或維持低迷,43%的答卷者認為2014年的航運市場依然不能迎來“反轉”劇情,悲觀情緒蔓延;而37%的答卷者難以抉擇,內心充滿矛盾,一方面希望市場轉好,另一方面又覺得很難支撐自己的信心;擲地有聲選擇肯定答案的所占比例最小,為20%,也許,樂觀的人群總會有好運。
2. 航運市場面臨的最大挑戰是什么
55%的答卷者選擇了“運力過剩”。顯然,這是一個安全的選項,供需失衡確實是最近幾年航運市場面臨的最大挑戰。一方面運力增長,另一方面市場需求增幅緩慢,雙重沖擊導致市場低迷;36%的答卷者認為,需求放緩是最大挑戰也不無道理;或將于2014年二季度運營的P3聯盟引發了8%的答卷者的擔憂;值得一提的是,沒有一位答卷者認為環保會是市場最大的挑戰,也許,在生存面前,環保也得靠邊站吧。
3. 哪類航運市場最被看好
31%的答卷者選擇了“能源運輸”,確實,2013年不斷涌現出的VLCC、LNG新船訂單,似乎預示著這一市場的美好前景;看好“特種船(船型 船廠 買賣)運輸”的占27%的比例,排名第二,這一市場容量較小,相對受沖擊程度較低;答卷者中,看好“散貨運輸”的比看好“集裝箱運輸”的高出兩個百分點,似乎說明在2013年翹尾行情趨勢下,散貨運輸市場2014年走勢值得期待;而14%的答卷者顯然屬于悲觀派,他們認為即使是細分的航運市場也沒有行情。
4. 最為看好哪類港口的發展前景
伴隨著全球范圍內的“油改氣”熱潮,以及LNG相關接收基礎設施的匱乏,36%的答卷者認為“LNG接收站”的發展將如火如荼;看好“集裝箱碼頭”的比例達到26%,主要是基于大型沿海港口的樞紐港地位在超大型集裝箱船(船型 船廠 買賣)舶不斷投入的情況下得以鞏固加強;18%的答卷者看好“原油碼頭”,正是基于龐大的原油消耗量;看好“散貨碼頭”和“郵輪碼頭”的答卷者各占10%,他們的理由是,散貨運輸市場也許將迎來上升行情,而郵輪碼頭則正處于爆發式增長時期。
5. 對交通運輸部“優港口”頂層設計有何期待
作為交通運輸部2014年重點工作,“優港口”的相關市場調查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中,最終將會出臺哪些政策呢?通過調查,41%的答卷者認為港口的“布局規劃”最為重要,畢竟,政策指引對投資決策影響最大;30%的答卷者認可“費率調整”的重要性,當然,港口和船東對于“調整”肯定有著不同的理解;在很多內陸港口,政企分開的工作尚未完成,22%的的答卷者認為這項工作將有助于內陸港口的進一步發展;7%的答卷者顯然對其他更多的政策抱有期望。
6. 中國造船業面臨的最大瓶頸是什么
由于船價處于低谷,2013年中國造船業的訂單量出現大幅增長,但是18%的答卷者依然認為“訂單不足”是困擾造船企業的最大瓶頸;52%的答卷者則清醒地認識到,“產品附加值不高”才是中國造船企業發展過程中的最大攔路虎;14%的答卷者認為,融資渠道狹窄、融資數額不足使得造船企業發展缺乏動力;中小企業數量眾多、競爭力不強,這一現狀被7%的答卷者認為是亟需解決的問題;9%的答卷者認為造船企業其他方面的短板也需要引起注意。
7. 是否看好《老舊運輸船舶和單殼油輪提前報廢更新實施方案》的預期效果
2013年年底,國家四部委發布的《老舊運輸船舶和單殼油輪提前報廢更新實施方案》姍姍來遲,對于政策期望達到的緩解過剩壓力、升級船舶結構的效果,調查顯示似乎并不認同。30%的答卷者直截了當表示“不看好”,有的認為不應該補貼,有的則認為補貼力度不夠;答卷者中顯然有17%是政策的受益者;53%的答卷者選擇了耐人尋味的“說不清”選項,態度模糊,顯然希望能夠親眼目睹市場的后續動態發展。
8. 期待航運金融業有哪些新進展
有些出人意料,排名第一的選項是“運價衍生品”,盡管市場規模難以擴大,但影響已深入人心,32%的答卷者對其抱有期待;不斷涌現的“航運產業基金”也被29%的答卷者期待有更進一步的發展;上海自貿試驗區的運營使得17%的答卷者對“放松美元融資監管”的前景充滿信心; 13%的答卷者則希望“資產證券化”在2014年能邁出實質性的步伐;9%的答卷者則憧憬著航運金融業其他事項的進展。
9. 中國郵輪產業發展最關鍵的因素是什么
伴隨著中產階級崛起,郵輪旅游的休閑方式得以在中國大行其道,中國郵輪產業呈爆發式發展,但其中最為關鍵的因素是什么?25%的答卷者認為,“配套產業”是目前郵輪產業發展的軟肋,一語中的,這確實是其中利潤最為豐厚的部分;27%的答卷者認為,郵輪服務方的“服務水平”尚待提高;23%的答卷者則從大環境考慮,認為郵輪的“旅游習慣”尚未得到普及;23%的答卷者認為制約郵輪產業發展的關鍵因素是監管過于嚴格,其中15%認為是“航線審批”過于嚴格,8%認為“港口掛靠”手續過于繁瑣。
10. 各地紛紛籌建自貿試驗區會給哪類企業帶來利好
2013年9月底,上海自貿試驗區正式運營,要在上海先行先試形成一批在全國可復制的開放政策,于是,各地爭先恐后申報成立自貿試驗區。47%的答卷者認為,自貿試驗區將對“貿易企業”帶來最大的利好,因為貿易“自由”了,自然就發展了;32%的答卷者認為,“金融企業”將迎來更加寬松的監管措施,有利于其創新發展;分別有8%和7%的答卷者看好“港口企業”和“航運企業”,還有6%的答卷者似乎有些迷茫。
11. 港航船企員工平均薪酬會否增長
對于每位航運業者而言,行業的年景在自身的反應實際上就是薪酬的變化,這是最為直接的感受。從調查結果來看,43%的答卷者對2014年的航運市場行情并不看好,他們認為自身的薪酬不會增長;22%的答卷者認為薪酬會增長,他們對所在企業抱有期待;而選擇“說不清”的答卷者占到35%,他們的內心其實很好理解,看到行業和企業的艱難處境,同時又心懷憧憬。不得不說,其實,企業的前途掌握在每位員工手里,努力的員工才有成功的企業。所以,加油吧。
12. 業績最被看好的航運上市企業是哪家
“中國遠洋”以23%的比例排名第一,其實應該不覺得意外,在經歷了兩年的巨虧后,新領導層通過各種措施努力減虧,體現了誠意;“招商輪船”以16%的比例排名第二,大股東的力挺以及大手筆的造船投入,顯示了企業的底氣;15%的答卷者認為“東方海外”依然會穩健發展;而業績堅挺的“海豐國際”也被11%的答卷者長期看好;中海系兩家上市公司“中海集運”和“中海發展”分別有9%和5%的答卷者看好。另外,21%的答卷者心中另有不同明星企業的名單。